自从小学学会骑自行车后一直觉得怎么会有这种又不怎么费力又可以带很多东西又好玩的运动,好玩程度堪比荡秋千!昨天看了 base 温哥华的 youtuber About Here 的讲为什么学生不再走路&骑车去学校和在北美郊区骑车为什么是可行的视频,又在小红书连续刷到几个关于安省省长福特想砍掉多伦多市中心自行车道的(典型华人风格)讨论,顿时又有点想写点骑车体验比较……
个人骑车习惯
杭州: 小学学会骑车,初中三年骑车通勤,单程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大学经常骑共享单车,放假的时候因为不再有自己的自行车也经常骑杭州市政府的小红车,但都是买奶茶啊吃饭啊这种任务,没有用来远距离(~四十分钟以上)日常通勤过。
温哥华:去年夏天买了辆二手(maybe 三手?)自行车,之后半年也就每周去超市和游泳馆;今年搬家之后开始每天用自行车通勤。$70 买的是裸车,我自己在迪卡侬网购了车架、锁、脚踏、蹬脚和后篮并且自己安装了,后来又换了一个轮胎,哭泣,总成本约$250。(理论上夜晚骑车应该安装前后 led 灯,我还没有铃铛,这两样都让我妈给海运了,淘宝的自行车配件便宜太多……)
基础建设
在这个排名里,杭州被列为全球骑行友好城市第七,而前十的其他城市都在欧洲,可见基础建设方面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觉得优势主要有:
- 几乎所有车道都有自行车道,我很久之后才意识到不是每个城市都是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车站-机动车道(从里到外)的顺序……
- 公共自行车。又称小红车,我小学还志愿活动擦过这玩意儿!有市民卡可以免费骑一小时,全城大概上千个借还点,可以靠快到一小时的时候还车再借规避一小时的限制,可以临时锁车。公共自行车的缺点:车的状况不一,新车明显比旧的好骑,有儿童座椅的车很少,热门地点经常没有空位还(可以机器操作一下延长半小时走到另一个停车点,但麻烦),app 很难用,我习惯用市民卡/公交卡,但还车有概率失败,失败后开始收费要打电话找客服。
- 共享单车也便宜而且竞争丰富,需要投入少量心力找便宜月卡买,我本科最便宜的时候能维持 2-10 块一个月,如果习惯用 app 操作比较流畅,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客服;座椅等硬件维护稍微舒服一点,但车篮非常之浅基本没用(曾经把早饭三明治放在车篮,路过减速带时三明治从篮子里整个被震出去,被自行车前轮完整碾碎……)。
缺点是国内共有的侵占自行车道,以及所有车道都主要是电动车用的啦,在电动车大军里骑自行车有点危险。
而温哥华是个基础建设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地方……
缺点:
- 这里的设计就是让自行车走小路,行人和机动车走大路,所以几乎没有任何大路有自行车道,我印象里只有 cambie 桥和 westminster hwy 有,即使有也经常是和人行道共用,或者两个方向只有一条道,或者视觉上不足一米宽,颠一下直接撞到人行道路缘。但小路都是居民区,我要去的地方都在大路上,所以行程末尾的几百米经常被汽车尾气熏倒、被卡车吓死、被后面的汽车按喇叭。每当此时我的内心 os:别怪我,要怪就怪政府不给修自行车道。(补充:这周上学骑车去 dt 刚经历了超级惊险事件……我的路线是小路转到 cambie(按理说不应该骑 cambie 而应该骑另一条小路,但那条小路因为修天车路口被封了),过 cambie 桥到 dt。这周 cambie 桥的施工进展到把右边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都封了,我在上桥之前看到了自行车 detour 的路标是指着桥上的,还看到了 bicycles on roadway 的标志,以为就是让我和汽车一起的意思……没想到进城的这边只剩一个车道了!于是我用 20km/h 的时速把所有汽车都堵在身后……发出惨叫,下来后心率上 170 了。其实汽车很礼貌也没有鸣笛,但太刺激了我再也不走这条道了(。
- 上下坡很多,每次从学校骑回家,我吭哧吭哧……到 1st ave 了……吭哧吭哧……到 5th ave 了……再吭哧……不行了我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而且根本上给机动车设计的道路本来就会让自行车骑上面颠簸很多,我的车锁在篮子里发出巨响……
- 哦还有偷车猖狂,虽然我用 U 型锁没有被偷过,但前几天到 DTES 逛街不到五分钟看到俩拿着单独一个车架的人,吓得我赶紧走了。
- 我没有用过 Rogers/mobi 的 bike share,价格还算合理,一年单次一小时免费是$169 的年费,在 dt 和 dt 外围借还点比较多,也有电力的,不过据 reddit 说也是维护不及时&头盔经常被偷的老问题。完全没有普及到 city 以外的地方。
优点:
- 维护得还行,如果临时修路会标出 detour 路线,不会莫名其妙被停车位占领。几乎所有场所门口都有锁车的地方,但只适用于逛街,如果长时间停留还是停有门禁的车库吧。
- 温哥华可以把自行车带上天车和公交,公交会有司机协助,天车每个车厢有固定位置。
这么说感觉温哥华完全不行了呢!其实貌似在加拿大是仅次于蒙特利尔和渥太华的骑行友好城市了……小路上还是有不少自行车道的,路况和天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放手骑车玩一下(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道路素质
温哥华完胜。初中骑车上学,每到稍大一点的红绿灯必有电动车中年男停下来抽烟。
温哥华强制佩戴头盔,杭州好像电动车也强制了,但自行车……也许不?特别明显的是温哥华骑车的【专业】很多,大家不是抱着通勤这样的目的骑的……遇到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山地车+骑行裤+头盔+水杯这样的配套,二手自行车也普遍有档位调整,没有车架、蹬脚、篮子等国内常见的配件,甚至 rogers 的共享单车都可以调整档位。理论上自行车和机动车享有完全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大家转弯都会打手势啊礼让行人之类的。我一方面不喜欢这种运动一下就要专门买装备的做法,觉得应该蕴锻炼于无形,随意一点,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国内超高比例的电动车/自行车比例其实也是大家负担不起汽车而已。
其他
俩地方都有不适合骑车的季节,杭州夏天被热死,冬天被风吹死,温哥华冬天没那么冷,但天天下雨,而且这里的人跟感觉不到雨一样,穿冲锋衣把帽子撩起来都是给雨面子了,而近视的我内心疯狂尖叫。下雨打伞很危险,尤其是上下坡和急刹车的时候,但雨披解决不了水滴脸上(。
曾经西湖可以骑车环湖,现在环湖一圈全部圈为步行区,自行车不让进。相比之下还是 Stanley Park 和 Seaside 更美好!但温哥华很多号称(路程)适合骑车的 trail,比如 Iona Beach 和 Terra Nova 到 Garry Point Park 那段其实都是石子路,骑车会有阻力。